隨著天氣漸暖,北京各大公園的玉蘭花也在陸續(xù)綻放。據(jù)史籍記載,明清時期北京已有玉蘭樹栽植,是京城Zui早盛開的木本觀賞花卉之一, 被稱之為“望春花”,并以古剎潭柘寺、大覺寺和頤和園的玉蘭Zui為知名……
玉蘭樹已有2500多年種植史 “玉蘭”之名Zui早見于《大明一統(tǒng)志》
玉蘭樹為落葉喬木,屬木蘭科、木蘭屬,有白玉蘭和紫玉蘭兩種。白玉蘭又名玉堂春、玉樹、迎春、應(yīng)春、望春等,紫玉蘭又名木蘭、辛夷等。早在戰(zhàn)國時期,著名詩人屈原在《離騷》中便有“朝搴阰之木蘭兮,夕攬洲之宿莽”的詩句,其中的“木蘭”即玉蘭。到了唐代,玉蘭樹已廣為栽植,民俗中“玉堂富貴,竹報平安”的說法就是源自玉蘭、海棠、牡丹、桂花、翠竹、芭蕉、梅花、蘭花等“庭院八品”,而玉蘭居于首位。古人同時還把玉蘭、海棠、牡丹、桂花合稱為“玉堂富貴”,植于宮苑、園林以及寺廟等處。
“玉蘭”之名始于何時?據(jù)考,明代以前玉蘭樹一直與其他幾種木蘭科植物混稱為“木蘭”。明代李賢、彭時等纂修的《大明一統(tǒng)志》中記載的“五代時,南湖中建煙雨樓,樓前玉蘭花瑩潔清麗,與松柏相掩映,挺出樓外,亦是奇觀”,是文獻(xiàn)中首次使用“玉蘭”之名。此后王象晉在《群芳譜》中稱:“玉蘭花九瓣,色白微碧,香味似蘭,故名。叢生一干一花,皆著木末,絕無柔條……花落從蒂中抽葉,特異他花?!蓖跸髸x根據(jù)玉蘭花的花瓣數(shù)和花色將之與其他木蘭科植物進(jìn)行了區(qū)分,并重點(diǎn)對玉蘭之得名緣由及其生物學(xué)習(xí)性、植株形態(tài)特征等均做了詳細(xì)描述。
明末文震亨著的《長物志》記載:“玉蘭,宜種廳事前。對列數(shù)株,花時如玉圃瓊林,Zui稱絕勝。別有一種紫者,名木筆,不堪與玉蘭作婢,古人稱辛夷,即此花?!鼻宕鷧瞧淇T凇吨参锩麑崍D考》中對這種區(qū)分做了進(jìn)一步細(xì)化:“辛夷即木筆花,玉蘭即迎春。余觀木筆、迎春,自是兩種:木筆色紫,迎春色白;木筆叢生,二月方開,迎春樹高,立春已開?!?
玉蘭原產(chǎn)我國長江流域,古代北方地區(qū)因氣候等原因少有栽植,北京是地栽的Zui北極限。古人喜歡在院子里栽植海棠、玉蘭,認(rèn)為是榮華、富貴、高雅的象征,寓意“金玉滿堂”。明代詩人丁雄飛在《邀六羽叔賞玉蘭》中,極力贊美了白玉蘭的高貴和純潔:“玉蘭雪為胚胎,香為脂髓”;清代文人趙執(zhí)信在《大風(fēng)惜蘭花》中,則謳歌了玉蘭花頑強(qiáng)剛毅的品質(zhì):“如此高花白于雪,年年偏是斗風(fēng)開”。
北京地區(qū)的玉蘭花多在三月中下旬盛開,為京城初春時節(jié)Zui早綻放的花卉之一,也是Zui有名的早春觀賞花木之一。玉蘭花開,預(yù)示著春天的到來,所以老北京人多將其稱之為“望春樹”、“望春花”。
老北京玉蘭樹多植于古剎禪林 大覺寺四宜堂玉蘭樹被譽(yù)為“古玉蘭之Zui”
大覺寺南玉蘭院
北京各大寺院里多栽植玉蘭,并以潭柘寺、大覺寺、八大處香界寺的古玉蘭Zui具盛名。在佛教文化中,優(yōu)曇華、曼陀羅花、蓮花、山玉蘭被稱為“四大吉花”。其中山玉蘭樹姿高大,每年四至六月間在綠葉叢中開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,九枚花瓣舒展開放,中間直立著圓柱狀的聚合果,恰似釋迦牟尼佛端坐在蓮座上,故被稱為“佛門圣潔之樹”。
但山玉蘭多生長于我國西南的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海拔1500米至2800米的石灰?guī)r山地闊葉林中或潮濕的坡地。由于北京地區(qū)平均海拔只有43.5米,受地域、氣候的影響,山玉蘭在北京的寺院里并不多見。
于是,佛門弟子便以生長于北京的玉蘭樹來代替“佛門圣樹”山玉蘭在寺院里種植。因二者同屬木蘭科植物,且玉蘭花外形盛開時也是花瓣展向四方,潔白片片,極為耀眼,花形與山玉蘭頗為相似,只是山玉蘭為常綠喬木,開花的時間晚于玉蘭,但花期比玉蘭要長許多。玉蘭花期僅有十幾天,而山玉蘭的花期為四至六月份。
四宜堂
京城現(xiàn)存Zui古老的一株古玉蘭樹在西山大覺寺內(nèi),它是大覺寺的“七絕”景觀之一,種植在大覺寺南院四宜堂北殿堂門西側(cè),清代所植,高約15米,干周約1.5米,花繁瓣大,玉潔清香,被譽(yù)為北京“古玉蘭之Zui”。關(guān)于這棵古玉蘭樹,還有很多軼聞,有的說是雍正皇帝所賜,有的說為乾隆皇帝所植。
雍正皇帝篤信佛教,為雍親王時,與大覺寺迦陵禪師私交甚篤,并對大覺寺進(jìn)行了修建,增建了四宜堂、領(lǐng)要亭等。雍正甚愛玉蘭,視其為“佛門圣樹”,所以令人從杭州移植了兩棵玉蘭樹,賜予大覺寺。迦陵禪師親手將這兩棵玉蘭栽于雍正皇帝敕建的四宜堂院內(nèi),這個院子也被稱為“南玉蘭院”。
有一年春天玉蘭花開之時,迦陵禪師親自到雍親王府(今雍和宮)將胤禛請到大覺寺賞花品茗,雍親王乘興將玉蘭花開的景致賜名“玉雪香脂”。如今,這株玉蘭樹前的地上還立有一塊鐫刻著“古寺蘭香”的石頭,上書“樹齡300余年,號稱‘玉蘭之王’”。
其實,如果從樹齡來看,據(jù)傳京西古剎潭柘寺內(nèi)的“二喬玉蘭”更早,迄今已有400多年?!岸逃裉m”在潭柘寺內(nèi)毗盧閣東側(cè),據(jù)說是明代所植。因盛開時呈下紫上白、雙色漸變的樣子,所以人們用三國時期東吳的兩位絕色美女大喬和小喬來作比喻,由此得名“二喬玉蘭”。相比在北京地區(qū)較為常見的白玉蘭、紫玉蘭、黃玉蘭,這種紫中帶白、花呈雙色的二喬玉蘭極其罕見。古人有詩贊曰:“三春一絕京城景,白石階旁紫玉蘭。
皇宮御園里的玉蘭樹被視為珍品 慈禧太后曾重懲毀樹太監(jiān)
清代的康熙和乾隆皇帝都酷愛玉蘭,康熙皇帝曾在他居住的暢春園里廣植玉蘭,并寫下《詠玉蘭》詩:“瓊枝本自江南種,移向春光上苑栽;試比群芳真皎潔,冰心一片曉風(fēng)開?!泵恐翀@中玉蘭花開之時,他還要陪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到西花園里觀賞玉蘭。圓明園的含韻齋是乾隆皇帝拈香進(jìn)膳之所,也植有多株玉蘭。
乾隆皇帝在乾隆九年(1744年)御制“西峰秀色”詩序曰:“軒楹洞達(dá),面臨翠巘,西山爽氣在我襟袖。后宇為含韻齋,周植玉蘭十余本,方春花氣襲人,宛入眾香國里?!鼻』实墼浴坝裉m”為題十四次詩詠含韻齋。他還將紫玉蘭和白玉蘭的區(qū)別和相互聯(lián)系,以詩作了說明:“玉蘭色白辛夷紫,白朵原從紫接成;不問花師不知故,由來記載鮮精評”。
紫禁城的慈寧宮咸茗館前也有幾株白玉蘭和一株紫玉蘭,相傳是杭州靈隱寺高僧進(jìn)獻(xiàn)給雍正皇帝的。到了咸豐年間,每當(dāng)盛開之時,咸豐皇帝都來賞花,并賦詩曰:“咸茗館前三月半,紫云白雪玉玲瓏”。
此外,頤和園樂壽堂前的玉蘭花也極負(fù)盛名。樂壽堂是清漪園時期乾隆皇帝侍奉母親休息的地方,因為孝圣憲皇后喜歡玉蘭花,所以庭院內(nèi)外栽滿了玉蘭樹。據(jù)傳,這些玉蘭樹都是乾隆皇帝命人從杭州西湖畔移植來的,花開之時香氣襲人,被稱為“玉香?!?。
咸豐十年(1860年)“英法聯(lián)軍”焚燒清漪園時,樂壽堂里的玉蘭樹絕大多數(shù)被毀,只有兩棵玉蘭幸存,一棵在樂壽堂殿后,是紫玉蘭,一棵在邀月門南側(cè),為白玉蘭。當(dāng)時這棵白玉蘭被燒得只剩下樹樁,后在樹樁四周萌發(fā)出四個新枝,兩年之后竟開出花朵。
慈禧太后對玉蘭花也是情有獨(dú)鐘。慈禧為葉赫那拉氏,名杏貞(民間傳說小名玉蘭、蘭兒),咸豐二年(1852年)入宮,因咸豐皇帝鐘情玉蘭花,故封她為“蘭貴人”(清史稿記為懿貴人)。或許是名號中有個“蘭”字,所以慈禧太后尤愛玉蘭,常到樂壽堂賞玉蘭花。她曾對隨侍宮女說,這兩棵玉蘭是乾隆帝留下的,為先祖?zhèn)飨碌母?,是吉祥、昌瑞、納福之仙木,應(yīng)予厚待。
在重修頤和園時,慈禧太后特令建園大臣對這兩棵玉蘭小心管護(hù)。建園大臣讓工匠為兩棵玉蘭樹建了圍欄,并命兩個小太監(jiān)看守。但有一天,一個太監(jiān)竟將洗過的兩件衣裳晾曬在玉蘭樹上,并劃傷了樹皮,壓斷了一根樹枝。慈禧太后看見后勃然大怒,當(dāng)即令人將這個太監(jiān)重笞二十板子,罰俸三個月,并對在場的太監(jiān)、宮女厲聲道:“宮苑之中所有建筑、樹木均為古物,理當(dāng)關(guān)護(hù),凡隨意損壞者,定當(dāng)重懲!”
相關(guān)文章: